当前位置:新闻频道首页 - 政策法规 -

政策仍不明朗专家建言企业:继续挖潜传统燃油车节能技术

政策仍不明朗专家建言企业:继续挖潜传统燃油车节能技术

【政策法规】 10月20日,正是工信部《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的最后期限,虽然征求意见期限已到,但对政策应该如何走的看法并没达成一致。《中国汽车报》了解到,即使到目前仍有行业重要机构因征集意见不统一而申请延后递交意见。

10月20日,正是工信部《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的最后期限,虽然征求意见期限已到,但对政策应该如何走的看法并没达成一致。《中国汽车报》了解到,即使到目前仍有行业重要机构因征集意见不统一而申请延后递交意见。

面对《暂行办法》的诸多争议,最期待能有个盖棺定论的当属汽车企业。在政策路径尚不清晰的当下,企业应该作何选择?继续观望还是及早规划?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论是行业专家还是企业本身都认为,不管政策如何调整,节能减排法规加严是必然趋势,企业不能仅跟随政策步伐,甚或钻政策空子,更应立足长远,对自身有合理规划,在政策要求和市场需求当中寻求平衡点。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汽研”)总经理李开国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就指出:“节能减排相关法规的目的是降低油耗,减少碳排放,促进我国汽车行业健康发展,而车企在满足法规要求的同时还需要满足市场需求,在乘用车油耗和新能源汽车“双积分”法规与当前车辆大型化的市场需求之间如何平衡,是车企面临的现实问题。”

■传统燃油车降耗不容忽视

自2014年第四阶段乘用车油耗法规提出以来,国内汽车企业均感到了压力,尤其是成本上升带来产品市场竞争力上的压力。对于近年来凭借SUV细分市场快速崛起的自主品牌而言,在品牌溢价能力还未培养起来的阶段,成本的上升必然导致利润的下降。

《暂行办法》中提出了“双积分”的灵活达标方式,新能源汽车能够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以及多余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可以抵偿油耗积分的规定,似乎给自主品牌车企实现油耗和节能减排目标开了方便之门。但李开国强调,《暂行办法》中提出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实际上是国家为企业制定的合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比例目标,其目的在于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企业不应把这一规定当做达标工具。况且靠数字游戏过关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想要有更好发展、追求更多利润的企业还应把目光放得长远,思考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努力达到甚至超越油耗目标上,而不是去寻找法规的空子。

“根据麦肯锡的最新报告,传统燃油车在2030年以前仍将是市场消费的主流,在这一时间段内,传统燃油车的降耗工作不能被忽视。”李开国说。

长安汽车动力研究院院长詹樟松对《中国汽车报》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和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没有解决的前提下,市场仍然会将传统燃油车作为消费主力,且在中长期不会发生改变。企业应看清本质,在技术产品上做好充分准备。

■传统节能技术潜力待挖

“为了对我国汽车节能技术进行梳理,找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为国内企业未来10年的路径选择提供参考,中国汽研在行业关于‘双积分’争论较多的近期,发布了《中国节能汽车蓝皮书》。编制过程中,我们总结发现,我国对传统燃油车的节能技术应用还不够,尤其是自主品牌方面还不足30%。”中国汽研副总经理周舟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自主品牌的节能降耗工作其实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李开国介绍,传统燃油车节能技术不仅包含发动机热效率的提升,还包括变速器多挡化、车身轻量化、降低车辆风阻系数和降低轮胎滚阻等。就目前而言,对这些已有的成熟技术进行应用投入的成本并不高,却能为自主品牌在节能降耗方面带来巨大收益。自主品牌如果能够将这些技术全部应用到目前的产品线上,达到2020年5.0L/100km的油耗目标应该不是很困难。

此外,48V技术的出现,也为车企节能降耗工作提出了一条路径。周舟表示,经过测算,48V技术应用在传统燃油车上最高可降低10%的油耗,且匹配难度和复杂程度远远小于混合动力技术。李开国透露,国内很多车企已经在积极研发该技术,预计2018年就能有量产产品出现。

■降耗水平体现车企综合竞争力

“事实上,节能降耗水平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体现。”詹樟松坦言,节能降耗工作并不简单,它涉及到企业的策略和路径选择,同时也会根据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技术条件不断迭代。企业形成多种技术路径的储备,在其中找到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

对于没有技术研发能力或缺乏技术储备的企业而言,法规和市场这两面墙,未来有可能将他们挡在汽车业大门之外。且在我国很多整车企业的关键零部件和节能降耗技术依然依赖外资企业的当下,缺乏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的车企面临的挑战会更大。

对此,李开国认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关键技术上的断层,确实给我国汽车企业带来很大挑战。面对这一局面,各个企业靠单打独斗去弥补技术断层的做法不可取,会给自主品牌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他建议,自主品牌企业不如联合起来共同攻关,形成共性技术平台。在平台之上形成自主研发体系,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摆脱仅靠引进外来技术的单一路径,“毕竟拿得来产品拿不来技术,拿来之日就是落后之时。”李开国说。


文章标签:燃油车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互联网,来源:中国汽车网报,本站只做展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或附和文章观点,内容如有不当,请通过客服热线通知我们删除。
ICP营运许可证编号:鄂B2-20100155/鄂ICP备08007314号
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
商用车网由随州市金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触屏版
  • 商用车之网
联系方式: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

周一至周日(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