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频道首页 - 行业动态 -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体系框架首次发布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体系框架首次发布

【行业动态】 11月16日,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指导下,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保研”)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汽研”)联合在京正式发布“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以下简称“指数”)。 并首次对“指数”体系框架进行披露和介绍,同期还发布了“指数”的后续实施方案。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助理郭红,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总经理贾海茂,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总经理李开国、副总经理万鑫铭等领导,及来自

11月16日,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指导下,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保研”)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汽研”)联合在京正式发布“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以下简称“指数”)。 

并首次对“指数”体系框架进行披露和介绍,同期还发布了“指数”的后续实施方案。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助理郭红,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总经理贾海茂,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总经理李开国、副总经理万鑫铭等领导,及来自行业的16家媒体见证了“指数”体系发布。 

三阶段构建指数体系 

据万鑫铭介绍,本次发布的“指数”体系框架为V1.0版本,这意味着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顶层设计已经初步完成。万鑫铭同时表示,该“指数”体系框架V1.0版本从发布到最后实施,实际上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2017年底前完成V1.0测评规程的前期测试,其相关研究团队将根据我国现有汽车的承保情况和理赔情况,筛选与消费者利益切实相关的车型进行体系验证研究。第二阶段是从2017年底到2019年年中,即V1.0测评规程发布到正式实施前的一段中间过渡期,将持续针对“指数”所选的抽样车型,发布相关研究结果。第三阶段则是2019年年中后,研究团队在V1.0测评规程正式实施后,对市场中上市的新车型,根据对其投保量预测和选车原则,进行测试评价,并发布具体车型的详细报告。 

据悉,经过两年多的积极努力,中保研和中汽研成立的联合工作组围绕着“车”、“人”、“人车交互”等立体交通场景中与车损和人伤等相关风险因素,在对汽车工业强国的消费市场和技术发展历程研究基础之上,经过大量理论研究和摸底测试,最终形成该“指数”体系。 

“为了更好地支撑‘指数’工作的持续发展,两家研究单位还组建了来自保险行业、汽车行业的专业研究团队,筹集了专项研究资金,形成了北京、重庆分工协作的两个研究基地,分别以低速和高速碰撞为主开展试验评价,通过全面、长效的资源保障,保证指数体系工作开展的客观独立性和可持续性。”万鑫铭介绍道。 

四个维度提升汽车安全 

随着汽车产品和服务消费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消费市场业逐步呈现出新形势下的新需求。我国供给侧改革也进一步对保险行业的服务能力和汽车行业的产品开发提出新要求。为应对新形势下的新需求和新要求,融合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关键环节。该“指数”体系逐步应用到市场后,最终想取得的效果是加速保险行业与汽车产业的协同创新,从保险这一汽车消费端,对汽车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据主办方介绍,该“指数”体系共包含: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和车辆辅助安全指数等四个维度。分别从汽车保有环节的财产风险、人身风险等方面,以指数为呈现形式,将汽车产品隐性特征显性化和定量化,从汽车使用者和保险的角度客观评价车辆的安全特征及使用经济性。 

万鑫铭强调,“指数体系框架下的四项指数具有相互的独立性,研究工作将秉持‘成熟一个,用好一个’的原则,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有序应用。它和C-NCAP最大的区别是关注点、输入端以及应用层面的不同。” 

加速“指数”落地实施 

由于“指数”体系的迭代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立足保险角度推进汽车技术发展进步,最终更好地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举措,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将秉持开放合作的原则,通过安全指数体系专家咨询,广泛吸纳保险、整车、零部件、维修、消保等各行各业的意见,持续与汽车、保险及相关行业、研究机构展开深入沟通和合作。 

万鑫铭表示,未来“指数”体系的落地实施,将主要完成两项工作,一是持续深入研究,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将交通事故和保险相互结合,提升指数指标的参考价值;二是加强交流合作,从体系建设和资讯专家两个层面,加强体系“指数”交流的开放性。 

“只有得到消费者认可,整车企业才会最终接受这个指数体系标准。”李开国这句话,强调了未来“指数”体系落地实施的根本性原则。他指出,下一步“指数”主要可以应用在四个方面进行车辆安全参考:即为消费者购车养车提供参考;为保险公司承保理赔提供技术支撑;为整车企业优化产品设计提供输入;为政府部门监督管理提供信息。 

未来,本次发布的安全指数体系也将根据汽车技术的发展,交通事故类型和特征的变化,依托汽车保险大数据等输入条件,持续地进行迭代升级,以满足汽车安全的不断发展。 


文章标签:汽车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互联网,来源:中国汽车报网,本站只做展示,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或附和文章观点,内容如有不当,请通过客服热线通知我们删除。
ICP营运许可证编号:鄂B2-20100155/鄂ICP备08007314号
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
商用车网由随州市金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触屏版
  • 商用车之网
联系方式: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

周一至周日(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