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频道首页 - 行业动态 -

陈志鑫:从新能源突破 攻坚"两道坎"

陈志鑫:从新能源突破 攻坚"两道坎"

【行业动态】 中国商人·汽车人12月24日报道 十八大, 新能源, 纯电动,自主品牌,核心技术,所有这些吸引眼球的关键词都指向一个焦点。11月5日,国内首款完全基于纯电动整车平台、自主掌握三电核心技术开发的纯电动汽车荣威E50正式上市,这标志着上汽集团完成“2010年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上市,2012年纯电动轿车上市”的军令状。更有一个关键的大背景。该车发布时间,适逢十八大召开前夕。3天后,十八大顺利召开。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新高度,与此相关的新能源车战略,受关注度极...

中国商人·汽车人12月24日报道 十八大, 新能源, 纯电动,自主品牌,核心技术,所有这些吸引眼球的关键词都指向一个焦点。

11月5日,国内首款完全基于纯电动整车平台、自主掌握三电核心技术开发的纯电动汽车荣威E50正式上市,这标志着上汽集团完成“2010年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上市,2012年纯电动轿车上市”的军令状。

更有一个关键的大背景。该车发布时间,适逢十八大召开前夕。

3天后,十八大顺利召开。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新高度,与此相关的新能源车战略,受关注度极度上升。 选择在这样一个节点,上汽迈出新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自有深意。

“研发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对我们在汽车行业做强的目标来说是一个突破口,是一个舞台,是一个载体。”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陈志鑫向 《汽车人》解释。他特意强调:“中国比任何国家都需要新能源汽车,这是国家战略。作为国有企业的上汽也肩负着自己的历史使命。品牌和人一样,应该有着自己的精神和灵魂。对于国有特大型集团的上汽来说,勇于承担国家责任就是这种精神和灵魂的具体表现方式。”

和往常一样,戴着眼镜的他, 在斯文儒雅之外 ,坚定气质透露。

攻坚“两道坎”

由于电动汽车在中国一直处于尝试阶段,之前既没有特别成熟的市场,也没有特别成熟的产品。 所以“叫好不叫座”, 成为目前新能源汽车销售的真实写照。 应该说,这类汽车 目前在中国还处于一个孕育期,或者可以称之为先导期的市场之中。

国家倡导节能减排,但好的产品还要能卖得出去,才能真正达到企业目标与国家目标的双赢。为了能够更好地和市场相适应,上汽在当初规划开发荣威E50的时候,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市场调研工作,在陈志鑫看来,荣威E50并不是为了纯电动而纯电动,上汽希望开发出一款有一定市场需求的新能源电动轿车,而不是纯粹的炫技。 他们的 目标,当然还是量产 。

有调查显示,越了解电动汽车的受访者越不会购买电动汽车。陈志鑫非常清楚这一调查结果,他认为这是因为早期市场上电动车的质量和可靠性,给消费者带来了质疑。

上汽决定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种固有印象。

陈志鑫回忆,荣威E50进行研发的几年时间里,酷暑寒冬,做过几百万公里的路试,达到了C-NCAP四星防撞安全等级,因为是纯电动汽车, 前后经过了三轮碰撞试验,每一轮都是正面、正侧向、侧向、尾部的碰撞,前后三轮加起来,大概碰撞了有60次。

然而,在和研发团队开会讨论过后 ,陈志鑫与同事达成一致意见: 这还不够。因为,有的省市曾经出现过纯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他们不放心。

“大概在3个月之前,我们按照美国的标准,做了柱碰,当时还特意叫了一支消防队在旁边守着。我们电动汽车充满电,电全开着冲过去碰 , 然后把电芯翻过 来,放在储藏室里,派两个专人看着,看了一个多月,就是看电芯有什么变化,里面的正极材料,负极,电解质等等的变化,有没有化学反应, 结果很正常。一点也没漏出来, 所以我们这个车是非常安全的。 ”

据了解, 荣威550的电芯是磷酸铁锂 , 就算碰撞也不会爆炸 ,而且 , 整个电力驱动的系统都是上汽自主掌握的。一系列的试验成果,给了陈志鑫极大的信心,他坦言,荣威E50和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国外品牌电动车在质量上是并驾齐驱的。“ 上汽新能源车, 目前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是20%,我们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安全,人的生命是无价的,所以安全第一。”我们是真正意义上全新开发一个整车,满足消费者 、 制作、售后各方面需求的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

然而,新能源汽车一直有着“两道坎”。质量没有问题,仅是打消了消费者的第一层顾虑。 产品是否实用 ,才是勾起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另一重要因素。

上汽前 期做的市场调研数 据显示,85%的轿车使用里程数在50公里以下,70%的乘用车每天都是在城市工况下使用。基于这些数据,上汽市场部给了研发部门重要的意见。

作为一款新能源轿车,续驶里程和生产成本高度关联,在某些方面需要改变大家对于传统轿车的习惯性思维。过分要求很长的续驶里程,没有意义 ,只有合适的续驶里程, 才能够让新

能源车迅速进入家庭。“既然85%在50公里以下,就意味着我们要超过50公里,再加上适度的安全余量,那么这台车至少能够被一部分的消费者接受 ,满足他的日常使用。”陈志鑫说。

在这一研发目标的引导下,E50在城市工况下的续航里程被定为120公里以上。与此同时,70%在城市工况下行驶这一数 据 也 给 新能源车提出了加速度的要求。“0~50公里加速,E50达到了5.3秒 ,0 ~ 80公里大概达到10秒 。这两个数字,说明这款车在动力性上的表现和一台1.8升发动机汽车是完全一样。 也就是说,消费者哪怕是初次驾驶新能源轿车,长期保持的驾驶习惯也不用有一个颠覆性的改变,所以消费者还是能够接受的。 ”

速度不仅包括行驶速度,也包括充电速度。E50在6个小时慢充过后,能够达到100%满电量。而作为普通上班族来说,一般每天都会有超过6个小时在家里,在社会配套不健全的情况下,用220V家用电源即可完成充电,这是非常方便的。 此外 ,上汽还已经与国家电网达成协议,E50首批500个用户将获得国家电网免费入户安装充电桩的服务。

“一旦电 动 汽 车的 使 用者 多起来,很多公共场所还会主动要求建设充电桩。” 在陈志鑫看来, 这种 “倒逼”手段,也是目前电动汽车在推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找到了消费者,这群人也有需求,新的问题出来了,他们负担得起吗?对比其他 新能源汽车居高不下的价格,荣威E50仅售23.49万元的价钱, 被业界认为非常亲民,并且享受的国家补贴和各地方补贴,还将返还消费者 。陈志鑫给 《 汽车人》 算了 一笔账:“在利用补贴购车的前提下 ,一辆车使用5年,节约下来的油费相当于车价,就好比免费用车。”

据悉,E50会在社会配套设施跟进速度和地方补贴推进力度比较好的市场先行销售。目前, 6个入围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城市 ,即上海、 长春、 深圳、 杭州、合肥、 北京将成为E50首批登陆的市场。第二步则是“十城千辆”计划中已经有新能源试点的城市,希望这些城市的销售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

打造支撑力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蓝图上,上海汽车一直都在尝试多条路线,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插电式、 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规划都在推进之中。

一年前,在上汽首款自主品牌新能源车荣威750混合动力正式上市时,陈志鑫曾说过一句豪言壮语 ,“ 从目前来看,中国自主品牌想在传统汽车领域超越美国通用、德国大众和日本丰田希望很小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还是有可能的。”

目标远大, 还要脚踏实地。回顾过去 ,陈志鑫凭借着自 己的沉着 、 冷静和强烈的进取心,带领上汽完成了诸多艰难任务,这次也不会例外。在他看来,上汽和其他新能源汽

车生产企业的最大 差 别是 ——它不是只研发一款车两款车,而是要推进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成熟 和产业化。目前的新 动态 是, 混合 动力未来在上海汽车的车型上,将会是标准配置。而且,上汽的新能源产品和传统产品可实现混线生产 ,产能柔性很强。

随着一系列产品的上市,上汽对自主品牌的未来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根据上汽的新能源规划,到2015年左右,新能源车销量要占到集团总销量的20%。而上汽 “十二五”末规划的产销量为600万辆 ,这就意味着 ,“十二五”期间上汽将生产120万辆新能源汽车 ( 包括合资公司在内 )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的规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若达成目标,上汽在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我们要沉下心来,认认真真一定要把它做成功,上汽如果做不成功的话,就太难为情了 ,愧对国家,愧对江东父老。 ” 陈志鑫的语调中 ,透着一种执着 。

要想承担好国家责任,就必须拿出自己的东西。

和很多自主品牌早期“简单拷贝”不同 ,上汽一直拒绝“抄袭”、 拒绝“逆向开发”, 坚持建立属于自 己的完整的研发体系。 据陈志鑫透露,上汽在自主品牌的研发上, 今年全面启动了第二期的研发规模建设,“等到明年,大家再去我们的安亭技术中心参观时,将会看到完全不一样的景象。那时呈现在大家眼前的,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研发中心 。 ”

“我们的研发部门是‘八国联军’,有美国人、德国人、英国人、韩国人、日本人、澳大利亚人、新加坡人。”举起右手,陈志鑫仔细地数着,“其中光是开发发动机的工程师就有500个,一年的研发人员工资就高达3亿元。我认为上汽已经不单单是自主品牌,而且还是国际品牌。像我们的MG就已经出口到英国了,并且也已在英国投产。竞争者是Mondeo、Lexus这些产品。”

在推动产学研结合方面,自2004年与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签署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起,上汽逐步与上海交大、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通 过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上汽已陆续成功试制了二甲醚城市客车、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燃料电池车等新能源样车。

在掌握关键技术方面,上汽攻坚

电机、电控、电池 “三电” 瓶颈, 已经初步构建起国内领先的三电核心技术研发和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体系。全资子公司上海捷能公司自主创新开发的插电式混联机电耦合驱动技术,有效规避了丰田、通用等国内外混合动力产品的技术壁垒,是更紧凑、更高效的电驱动变速箱,目前已经搭载在荣威550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上。

“很多东西不是三五年就可以搞定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要 经历无数次的失败、重来才能得到想要的成果。 这个痛苦的过程是一定要经历的。这其中需要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巨大的投入,还要有坚定的信念。 企业最终是要靠产品说话,而不是靠销售人员把它夸到天上去 ,这是没用的。我们这代人是肯定要牺牲的,我所说的是牺牲指的是可能看不到成果,无法超越德国大众。” 陈志鑫认为 , 做自主品牌最难攻克的难关就是技术。

事 实上,在某些方面,上汽已经一步步地向大众接近、学习。“我对大众的技术非常佩服。到2015年,我们所有的车型也都将基于一个平台,和德国大众完全一样 ,模块化生产 。何为一个平台,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所有车的保险杠都是一样的,只不过长短有所区别而已。所有发动机进排气出口全都是一个方向。 所有的标准都一样 , 这样成本将会有非常大的下降。”说到这些 ,陈志鑫有些激动。

而到2016年,上汽的目标是要达到韩国现代当年产品的水平 ,产量争取达到60万辆,成为中国自主品牌的领军企业,构建完全独立自主的研发体系。“我们追求的是百年老店。 ” 陈志鑫之言掷地有声。

当年, 荣威750上市时 , 曾在全国各大电视台黄金档播出过这样一则广告大片:“世上只有两种路,一种叫由来,一种叫未来;世上只有两种车,一种由来已久,一种驶向未来。”上汽的新能源汽车战略 ,无疑带领着这家超大型国企驶向未来。

(本文来源:中国商人·汽车人 作者:赵静蕊)
ICP营运许可证编号:鄂B2-20100155/鄂ICP备08007314号
邮箱: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
商用车网由随州市金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触屏版
  • 商用车之网
联系方式: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

周一至周日(24小时)